APP下载
机会在手,求职信息实时掌握
    Alternate Text
    APP下载
    Alternate Text
    微信公众号
    Alternate Text
    小程序
首页 > 事业单位招聘 > 招聘详情

2025河北公务员考试是先考再选职位吗?

分享至

下面为大家汇总历年河北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及发布时间,供各位考生参考:考生可点击课程咨询了解河北省考考情和课程设置,还可点击专用教材同步学习,助力河北公务员考试!

历年河北公务员考试职位信息:(以下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年份 发布时间 查看职位
2024 2024年2月6日 查看职位表
2023 2023年1月28日 查看职位表
2022 2022年2月22日 查看职位表
2021 2021年3月1日 查看职位表
2020 2020年7月18日 查看职位表
2019 2019年4月24日 查看职位表

2025年河北公务员考试还未开始,但是的备考时间就是现在,建议考生提前备考,备考小技巧供考生参考:

提出对策能力作为申论考试中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近年来在国省考中考查的频率正在。各位小伙伴也经常说,自己在面对提出对策题时感到有些“堵塞”,从审题到作答都有些难以下手,今天中公教育就为各位备考的考生们提出几点小建议:

一、审题过程中

1.要注意作答的主题。通过整理近几年国考申论中的提出对策题目,可以发现题目所涉及的话题基本都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从2020国考要求考生“如果你是沙洲市市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分别梳理三个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到2021国考要求考生“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对Z市人行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建议”,可见,现在申论考试更多关注考生是否具有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基本办事能力,这也为我们作答具体对策内容指明了方向。

2.要明确作答的问数。当前的提出对策类题目在考查形式上常见两种,一是一题一问,只写对策;二是一题两问,概括问题+对策,或是概括原因+对策。具体如何区分是一问还是两问可以从以下角度判断:(1)题干中出现“并、及、和”这类连接词;(2)要求有提到“问题概括全面”之类对问题、原因等内容的要求;其三,题干中问题不明确,如“给定资料中提到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考虑用少量篇幅简单概括问题。

二、作答过程中

1.要有问必有答。在作答过程中,要尽量将原材料中的问题找准找全,并每一个问题都有对应的对策可以加以解决,如原文中只给出了问题而未给出解决对策,那么要通过反推的方式自行拟定;如原文中的问题也有原文可以部分解答,那么我们需要对原文中的对策进行适当补充完善;如原文中的问题可以用原文全部解答,那么直接照抄即可。

2.尽量总结小标题体现概括性。各位考生在作答时尽量不要只满足于抄写原文,尽量通过小标题体现自己的宏观性和概括性,体现整体作答的详略得当。常见的小标题如“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建设人才队伍”、“申请资金补贴”等,都是提出对策题中可以运用的内容。

 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题 

1.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200~300℃,从而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向北推移2~4°,海拔1000~2000m。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产幅度可达30%~50%。农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至关重要。深松机、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等机械设备逐渐被推广使用,很多新技术也在其中得到应用。如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与农业灾害预报等领域。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A.科技可使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不受海拔限制

B.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可使粮食产量增加

C.覆盖塑料薄膜可以使土壤增温200~300℃

D.遥感技术既能改善农业资源,又能预报农业灾害

2.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

A.在关于认知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

B.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

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3.当下,我国各类真人秀综艺栏目的发展呈现出井喷状态。然而,由于栏目扎堆,风格雷同,一部分作品缺乏质感、灵性和情怀,格调低下,大有走向“愚乐”之途的不良趋势。甚至个别栏目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这种创作观念上的误区严重制约了栏目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发挥。在这种“泛娱乐化”的背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栏目异军突起,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综艺栏目要强调寓教于乐

B电视媒体人负有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C以传统文化扭转”泛娱乐化”现状

D综艺栏目应制作成更高层次的带有娱乐属性的文化产品

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题答案

1.【答案】B。中公解析:第一步,通过问法确定此题类型是“查找细节”。第二步,将选项与题干一一对应,辨析选项。A项对应“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海拔1000~2000m”,“不受海拔限制”表述过于,排除A项。B项对应“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产幅度可达30%~50%”,符合原文。C项对应“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200~300℃”,覆盖塑料薄膜可以使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温,而不是使土壤增温200~300℃,偷换概念,排除C项。D项对应“遥感技术可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生物产量估计与农业灾害预报等领域”,而不是“遥感技术改善农业资源”,偷换概念,排除D项。因此,选择B选项。

2.【答案】C。中公解析:纵观全文,尾句“这是极具误导性的”显然是作者主观性的表述。我们就可以通过指示代词“这”顺势查找前文,也就是寻找作者认为有误导性的内容,而前文涉及误导性的内容即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会混淆视听。同义转述的选项为C项。文段重在说明讨论中的混淆、误导现象,而非“偏离议题”,排除A;B项是用来混淆不同认知方式的事实,非作者想说的;D项与文段观点相悖,由“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可知,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是有优劣之分的。故本题选C。

3.【答案】D。中公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当前综艺栏目存在的问题,即“格调低下”“缺乏质感、灵性和情怀”“重形式而轻内容”,然后指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栏目的,这些的做法是和失败的做法相对的,所以这些栏目的特点应该是层次比较高。文段通过前后的这种对比,强调的是综艺节目应该怎么制作,也就是要按案例的做法来制作。D项表述与此相符。A项是部分内容,不是论述的重点。B项“电视媒体人”不是文段论述的对象。C项中的“传统文化”只是节目质量的一种方式,不是方式。故本题选D。

(责任编辑:小今)

专题推荐

进入关怀模式